新华全媒+|湖南:村医上门服务让农村防疫有“医”靠******url:https://m.gmw.cn/2023-01/12/content_1303252486.htm,id:1303252486
新华社长沙1月11日电(记者余春生、帅才、陈思汗)农村是疫情防控和医疗服务保障的重点地区。近期,湖南3.7万余名村医成了服务农村新冠病毒感染患者的“排头兵”,他们通过电话问询、上门随访等方式,为群众就医用药提供“一站式”服务。
1月5日,在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江背镇福田村,医护人员为居家老人听诊。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余医生,我发烧头疼,还咳嗽,你能过来看看吗?”近日,韶山市银田镇银田村卫生室医生余瑜接到了村民苏少华打来的电话。
苏少华今年70岁,患有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余瑜问清症状后,准备好药物,赶到老人家里,给老人测量体温、血压,监测心率。针对老人的症状,余瑜给老人开了退烧药等药物,并叮嘱老人相关的注意事项。
近期,韶山市发挥乡村家庭医生“基层首诊、保健康、防重症”的作用,组建“三级网格化”家庭医生团队37支,将基层医疗机构和医共体专家共148人纳入团队管理,并将家庭医生的联系方式向群众公布,随时为群众提供治疗方案、用药指导等服务。
1月5日,在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县江背镇砖田新村,医护人员为居家老人送药。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最近,在怀化市沅陵县七甲坪镇扶桑村卫生室里,每天一大早,村医全承顺就开始熬制中药汤剂,做成中药包免费发放给有需要的村民。
“村里65岁及以上的老人有100多人,大多患有基础疾病,给他们发放一些中药汤剂提高免疫力。”全承顺说,送药过程中,他还会对村里的老人开展巡诊,了解老人是否有发烧等症状。“目前村卫生室退烧药等药物储备比较充足,如果发现相关症状,我们先会给老人对症用药,并持续进行健康监测。”
除了为村民提供上门送医送药服务外,湖南各地的村医也是对农村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摸排的重要力量之一。
据了解,为加强对农村地区重点人群的健康服务,从2022年12月开始,湖南省岳阳市、怀化市等地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合并基础疾病患者开展调查,并为其建立健康台账。
“村医熟悉村民的情况,配合相关部门对重点人群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巡诊服务,能够更好守护村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全承顺说。
3斤肉上桌只剩1斤多店家称是正常现象******
□ 本报记者 张守坤
“我们点了3斤肉,结果菜端上桌之后重量只有1斤多。从店员到厨师再到老板都说菜品缩水是正常现象。”
在天津工作的张文(化名)不久前和几位朋友一起来到一家铁锅炖吃饭。店内富有东北特色的装修和座无虚席的大厅让张文对菜品充满期待,但等到菜上了桌,张文感觉到不对。
张文告诉《法治日报》记者,他们点的3斤肉包括1斤鸡肉、2斤鹅肉,服务员把菜倒进锅里后,分量一眼看上去就不对,而且只能看到鸡头和鸡爪。“我们刚开始以为是饭店少上了鹅肉,便叫来服务员询问情况。服务员表示菜品已经上全了,还找来了厨师,厨师说这些肉都是他刚刚炒过的,鹅肉鸡肉都在不会有错。”
最后,饭店老板也来了,坚持说菜品没有任何问题:“我们的肉分量都是足的,只是生肉变成熟肉的过程中会缩水,1斤生肉制成菜品可能在6两左右,这都很正常,不信的话可以去后厨看。”但当张文真准备去看时,老板却又借故离开,摆摆手说“店里生意忙,不要再闹了”,还说多送他们一份花卷和贴饼。
“这样看来,3斤肉熟了后可能只剩一半,缩水多少全由老板说了算,根本不公平。”张文说,除了肉量少,肉的“内容”也让他们感到不满。“锅里鸡脖鸡头鸡屁股都有,还有全是白膘的带皮鹅肉,真正能吃的没多少。”
缺斤短两、菜品缩水、以次充好、掺杂水分……张文就餐时遇到的糟心情况并非个例。北京市民孙洋(化名)不久前来到一家蒸汽石锅鱼店就餐,在选鱼时,老板不仅将桶和里面的水一起称重,结账时本来3斤多的鱼,却按4斤计算收费。
近日,海南省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发布多批旅游市场整治典型案例,就有商家擅自偷换消费者提供用于海鲜加工的活鱼、在销售皮皮虾的过程中存在掺杂水分、缺斤短两等情况。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向记者介绍,类似这种“缩水”的缺斤短两行为,是餐饮界不够诚信守法商家的借口。不只是肉,很多食材煮熟后都会严重缩水,餐饮机构作为专业一方,生熟关系应当提前进行说明,或者在菜单上标明,顾客要求对菜品进行查看,称量时也应配合,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陈音江举例说,假如消费者要了一份炒鸡,结果全是或者大部分是鸡头鸡脚这样的边角料,明显不符合一般人的消费习惯,属于以次充好,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
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理事兼副秘书长朱晓娟认为,就餐中的消费者权益保障问题是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各方应共同打造和维护安全、合理、公平的就餐质量、环境与秩序。
朱晓娟建议,商家要树立长线思维,诚实守信,应该依照餐饮行业惯例对就餐食材的计量方式等进行明示告知。对于行业协会而言,应该针对餐饮消费中反映的普遍问题进行针对性行业指引,出台自律管理细则,引导餐饮行业建立并执行合理的行业惯例,要求餐饮企业对事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相关事项进行必要的解释与说明,做到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引领作用。
北京瀛和(三亚)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张华认为,监管部门除了关注餐饮经营企业的许可、卫生条件等硬件外,对于餐饮消费中损害消费者权益的问题应进行主动监管,采取抽查、约谈等方式进行事前事中的防范与规制,对于有关投诉,要及时回应与处置。
在江苏省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理事长、江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杜乐其看来,有关部门应加大信息化管理力度,比如某餐厅出现欺诈行为,就要第一时间将此餐厅的信用记录发布在官方网站或者公众号。同时监管部门可以加强对投诉的途径和方法的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能力。
“还应规范餐厅菜单和发票的设计,实现信息对称。菜单、发票的设计要规范、全面,比如注明菜肴的名称、分量、价格以及原料的规格;在客人结账时提供规范的发票,发票上有菜肴名称、单位、单价以及总价,这样如果消费者遭遇欺诈,发票就会成为一个有力的证据。只有充分实现消费者与经营者的信息对称,才能最大限度地防止消费者被欺诈。”杜乐其说。
(文图:赵筱尘 巫邓炎)